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治理管理办法及细则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及细则。
2、适用范围
本办法及细则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数据的治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环节。
3、基本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合法性原则:数据治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 完整性原则:数据应当完整、准确地反映业务实际情况。
- 准确性原则:数据应当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和偏差。
- 一致性原则:数据在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应当保持一致。
- 安全性原则:数据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 可用性原则:数据应当易于访问和使用,满足业务需求。
- 价值性原则:数据应当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公司的决策和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数据治理委员会
公司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作为数据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和规划,审议数据治理相关制度和方案,协调解决数据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数据治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数据治理专家等组成。
2、数据治理办公室
公司设立数据治理办公室,作为数据治理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贯彻执行数据治理委员会的决策,制定数据治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组织开展数据治理培训和宣传,监督检查数据治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数据治理中的具体问题,数据治理办公室设在[具体部门],由[具体人员]担任负责人。
3、数据所有者
各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数据的所有者,负责本部门数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数据所有者应当明确本部门的数据治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治理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4、数据使用者
各部门员工为数据的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使用数据,遵守数据使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数据使用者应当对自己使用的数据负责,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业务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5、数据管理员
各部门指定专人担任数据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采集、录入、更新、审核、备份等工作,数据管理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数据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本部门的数据业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治理流程
1、数据规划
数据所有者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需求,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治理规划和方案,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进度安排,数据治理办公室对各部门的数据治理规划和方案进行审核和汇总,形成公司的数据治理规划和方案。
2、数据标准制定
数据治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公司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字典等,数据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应当遵循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原则,确保采集的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实际情况,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人工采集、系统自动采集等方式,采集的数据应当经过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质量。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应当遵循安全性、可用性和价值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数据存储应当按照数据标准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数据的查询和使用。
5、数据使用
数据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使用数据,遵守数据使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之前,应当对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应当遵循合法性、安全性和价值性的原则,经过数据所有者的授权和审批,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式进行,数据共享应当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使用期限等事项。
7、数据销毁
数据销毁应当遵循合法性、安全性和彻底性的原则,经过数据所有者的授权和审批,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式进行,数据销毁应当采用物理销毁、逻辑销毁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彻底删除,无法恢复。
数据治理考核与评价
1、考核指标
数据治理考核指标应当包括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可用性、数据价值等方面,具体指标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2、考核方式
数据治理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核可以每季度进行一次,不定期考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考核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评价机制
数据治理评价机制应当包括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等方式,自我评价可以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进行,内部评价可以由数据治理办公室组织进行,外部评价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作为改进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附则
1、解释权
本办法及细则由数据治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实施时间
本办法及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