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安全管理记录填写及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目的
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规范安全管理记录的填写以及安全工作信息的报告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安全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安全管理记录填写要求
1、准确性
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
2、完整性
应涵盖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处理、培训教育等,确保记录内容无遗漏。
3、及时性
在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填写,不得拖延。
4、清晰性
记录应书写清晰、规范,使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签字笔,不得潦草、涂改。
5、编号管理
对各类安全管理记录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询和管理。
1、安全检查记录
(1)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区域等基本信息。
(2)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检查情况。
(3)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等。
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
(1)隐患排查的时间、地点、排查人员。
(2)隐患的具体描述、等级评估。
(3)隐患治理的过程、结果及验收情况。
3、事故报告记录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等。
(2)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3)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及事故处理情况。
4、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1)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对象。
(2)培训内容、培训讲师。
(3)培训考核情况。
5、安全会议记录
(1)会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
(2)参会人员名单。
(3)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及决议。
6、其他安全管理记录
如安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安全奖惩记录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填写。
安全工作信息报告流程
1、内部报告
(1)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安全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各部门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本部门的安全工作情况及安全隐患。
2、外部报告
(1)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其他相关单位或部门报告安全工作信息。
1、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培训教育的开展情况等。
2、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包括隐患的数量、等级、整改情况等。
3、事故发生的情况,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等。
4、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安全管理记录的保存与管理
1、安全管理记录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确保记录的安全、完整。
2、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一般不少于[具体年限]年。
3、对安全管理记录的查阅、借阅应进行登记,严格控制查阅权限。
监督与检查
1、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安全管理记录的填写及安全工作信息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
3、将安全管理记录的填写及安全工作信息报告情况纳入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
附则
1、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记录填写及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