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冯登国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在保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剖析。
安全存储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基本手段,通过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文,防止未授权用户获取数据内容,在数据加密技术中,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
(1)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
(2)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密钥分发和管理简单,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
(3)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常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SHA-1、SHA-256等。
2、数据脱敏技术
数据脱敏技术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部分替换、删除或加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常见的脱敏方法有:
(1)掩码脱敏:将敏感数据部分替换为特定字符,如将手机号码中间四位替换为“****”。
(2)随机脱敏:将敏感数据替换为随机生成的数据,如将身份证号码中的生日替换为随机日期。
(3)同义替换脱敏:将敏感数据替换为具有相同含义的其他数据,如将姓名替换为姓氏。
3、数据压缩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压缩技术通过减少数据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常见的压缩算法有Huffman编码、LZ77、LZ78等。
访问控制技术
1、访问控制模型
访问控制模型是用于描述访问控制策略和访问控制机制的框架,常见的访问控制模型有:
(1)自主访问控制(DAC):基于用户自主意愿,用户对自身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2)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系统安全策略,系统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3)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基于用户属性、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动态确定用户访问权限。
2、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用于实现访问控制目标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有:
(1)最小权限原则:用户只能访问完成其任务所必需的数据。
(2)最小作用域原则:用户只能访问其所在组织或团队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审计原则:对用户访问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进行追踪。
3、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是实现访问控制策略的技术手段,常见的访问控制机制有:
(1)身份认证:通过验证用户身份,确保用户具有访问权限。
(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或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
(3)访问控制列表(ACL):记录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是保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加密、脱敏和压缩,降低数据泄露风险;通过对访问控制模型、策略和机制的研究,实现数据的合理访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为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