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实验目的
1、理解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掌握IP地址的分配与规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4、培养网络故障排除能力。
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两台PC机、一台路由器、网络交换机。
2、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路由器配置软件。
1、IP地址分配与规划
(1)根据实验环境,规划两台PC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PC机A:IP地址:192.168.1.1,子网掩码:255.255.255.0
PC机B:IP地址:192.168.1.2,子网掩码:255.255.255.0
(2)设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机A:
IP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2
PC机B:
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1
2、路由器基本配置
(1)连接路由器与PC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接口。
Router>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3)配置PC机A与PC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机A:
IP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2
PC机B:
IP地址:192.168.1.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1
3、测试网络连通性
(1)在PC机A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B的连通性。
C:>ping 192.168.1.2
正在 Ping 192.168.1.2 具有 32 字节的数据:
来自 192.168.1.2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自 192.168.1.2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1.2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1.2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2)在PC机B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A的连通性。
C:>ping 192.168.1.1
正在 Ping 192.168.1.1 具有 32 字节的数据:
来自 192.168.1.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1.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1.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1.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表明,两台PC机之间能够成功通信,说明IP地址分配、路由器配置和网络连通性测试均已完成。
2、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熟悉了IP地址的分配与规划,了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在配置路由器时,需要正确设置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在测试网络连通性时,需要注意默认网关的设置。
本次实验通过配置IP地址、路由器及测试网络连通性,让我们深入了解了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配IP地址、规划子网,并掌握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我们还提高了网络故障排除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