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编制目的
为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安全管理体系报审表编制及审查流程说明。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2016)
5、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
1、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1)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管理措施和活动,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a. 管理承诺: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承诺和支持。
b. 安全政策: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c. 职责权限: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d. 资源配置:为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e. 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
f. 持续改进: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体系包括以下文件:
a. 安全管理体系手册:概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貌。
b. 安全管理程序文件:规定安全管理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c. 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进行日常安全管理活动。
d. 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e. 安全管理记录:记录安全管理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要求
a. 文件内容应完整、准确、一致。
b. 文件格式应规范、清晰、易读。
c. 文件编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安全管理体系实施
(1)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a. 组织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
b. 指导实施: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导。
c. 检查监督: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d. 评估改进: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2)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要求
a. 各部门、岗位应严格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执行。
b. 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安全意识。
c.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全管理体系报审
1、报审程序
(1)编制报审材料:各部门、岗位根据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报审材料。
(2)审核报审材料:安全管理部门对报审材料进行审核。
(3)审批报审材料:企业领导层对报审材料进行审批。
(4)颁发报审证书:对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报审材料颁发证书。
2、报审要求
(1)报审材料应完整、准确、一致。
(2)报审材料应规范、清晰、易读。
(3)报审材料编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安全管理体系审查
1、审查程序
(1)编制审查计划: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报审材料编制审查计划。
(2)实施审查:审查组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
(3)提出审查意见:审查组对审查结果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4)反馈审查意见:安全管理部门将审查意见反馈给企业。
2、审查要求
(1)审查内容应全面、客观、公正。
(2)审查过程应规范、严谨、高效。
(3)审查意见应明确、具体、可行。
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原则
(1)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永恒主题。
(2)持续改进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3)持续改进应关注员工参与、持续监控和持续改进。
2、持续改进措施
(1)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
(2)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附则
1、本说明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说明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说明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标签: #安全管理体系报审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