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重要资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于2017年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数据安全分类作为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环节,对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数据安全分类的三个级别,以期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分类概述
数据安全分类是指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数据安全分类主要依据《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分类三个级别
1、第一级:重要数据
重要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和军事的数据;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
(3)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4)涉及国家经济命脉、金融稳定的数据;
(5)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数据。
重要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
2、第二级:一般数据
一般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等有一定影响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涉及地方和国家重要领域的数据;
(2)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
(3)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民生数据。
一般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
3、第三级:其他数据
其他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等影响较小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涉及个人基本信息的数据;
(2)涉及企业一般性数据;
(3)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一般性数据。
其他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国数据安全分类三个级别旨在保障不同类型数据的安全,提高数据安全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应结合实际需求,采取综合手段,确保数据安全,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类的实施与监管
1、实施主体
数据安全分类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数据安全分类标准、指导和管理数据安全分类工作;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按照数据安全分类标准,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监管机制
我国数据安全分类的监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法律法规监管: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数据安全分类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管;
(2)标准规范监管: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规范,对数据安全分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行业自律监管: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数据安全分类工作的自律管理。
我国数据安全分类三个级别的划分,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数据安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数据安全分类工作,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标签: #数据安全分类三个级别包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