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
职责分工
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发布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控,落实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及时报告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
3、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安全生产风险及时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流程
1、风险识别:各部门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对本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范围。
3、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组织实施。
4、风险监测: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体系,对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情况。
5、风险预警:当风险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6、风险应对:各部门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7、风险评估与改进:对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制度和措施。
风险识别与评估
1、风险识别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
2、风险评估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的可控性等方面。
3、风险评估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4、风险评估报告:各部门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风险管控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和作业环境,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培训教育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个体防护措施: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5、应急处置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风险监测与预警
1、风险监测内容:包括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风险的变化情况等方面。
2、风险监测方法: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在线监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监测。
3、风险预警阈值: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预警阈值,当风险监测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
4、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发布,通过内部通知、公告栏、微信群等方式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风险预警响应:各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规避:通过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2、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3、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4、风险接受:当风险无法避免或降低时,采取接受风险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与改进
1、风险评估:定期对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管理制度和措施。
2、改进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组织实施。
附则
1、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