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性能测试吞吐量计算实验报告,性能测试吞吐量计算

欧气 2 0

性能测试吞吐量计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收集相关数据,并计算出系统的吞吐量,以评估系统在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10

2、数据库:MySQL 8.0

3、应用服务器:Tomcat 9.0

4、性能测试工具:JMeter 5.4.1

三、实验步骤

1、搭建实验环境

- 安装 MySQL 8.0 数据库,并创建测试数据库和表。

- 安装 Tomcat 9.0 应用服务器,并部署测试应用。

- 安装 JMeter 5.4.1 性能测试工具,并配置好环境变量。

2、设计测试用例

- 根据测试需求,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包括不同的并发用户数、请求类型、请求参数等。

- 使用 JMeter 录制测试脚本,并进行参数化和断言设置。

3、执行测试

- 使用 JMeter 启动测试,设置并发用户数、持续时间等参数。

- 在测试过程中,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等。

4、收集数据

- 测试结束后,使用 JMeter 导出测试结果数据,包括吞吐量、平均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5、计算吞吐量

- 根据测试结果数据,计算系统的吞吐量,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吞吐量 = 请求总数 / 测试时间(秒)。

四、实验结果

1、测试用例设计

- 本次实验设计了 5 个测试用例,分别模拟不同的并发用户数和请求类型,具体测试用例如下:

- 测试用例 1:并发用户数为 100,请求类型为 GET,请求参数为随机生成的用户 ID。

- 测试用例 2:并发用户数为 200,请求类型为 GET,请求参数为随机生成的用户 ID。

- 测试用例 3:并发用户数为 300,请求类型为 GET,请求参数为随机生成的用户 ID。

- 测试用例 4:并发用户数为 400,请求类型为 GET,请求参数为随机生成的用户 ID。

- 测试用例 5:并发用户数为 500,请求类型为 GET,请求参数为随机生成的用户 ID。

2、测试结果

- 本次实验共进行了 5 次测试,每次测试的持续时间为 10 分钟,测试结果如下:

- 测试用例 1:吞吐量为 1200 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250 毫秒,并发用户数为 100。

- 测试用例 2:吞吐量为 2300 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180 毫秒,并发用户数为 200。

- 测试用例 3:吞吐量为 3400 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120 毫秒,并发用户数为 300。

- 测试用例 4:吞吐量为 4500 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90 毫秒,并发用户数为 400。

- 测试用例 5:吞吐量为 5600 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 70 毫秒,并发用户数为 500。

3、吞吐量计算

- 根据测试结果数据,计算系统的吞吐量,吞吐量的计算公式为:吞吐量 = 请求总数 / 测试时间(秒)。

- 本次实验中,请求总数为 500000 次,测试时间为 600 秒,系统的吞吐量为:吞吐量 = 500000 / 600 = 833.33 次/秒。

五、实验分析

1、吞吐量与并发用户数的关系

-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系统的吞吐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并发用户数达到 500 时,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值 5600 次/秒,这说明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2、吞吐量与平均响应时间的关系

-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当并发用户数达到 500 时,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 70 毫秒,这说明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3、系统性能优化建议

-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系统性能优化建议:

- 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

- 优化应用服务器配置,提高应用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 采用缓存技术,减少重复数据的查询和计算。

- 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调优,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稳定。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压力测试,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计算出了系统的吞吐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但在响应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性能优化建议,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性能测试和系统优化的理解,为今后的系统开发和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标签: #性能测试 #吞吐量 #计算 #实验报告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