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范围与级别解析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价值的不断提升,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数据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分类保护,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范围与级别,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二、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概念
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三、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范围
(一)国家秘密信息
国家秘密信息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信息包括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二)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
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是指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中形成的,以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形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包括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
(三)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是指全社会都能够知悉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统计数据、新闻报道等。
四、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级别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的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分别是: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和专控保护级。
(一)自主保护级
自主保护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最低级别,适用于一般的信息系统,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由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或所有者自主确定,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等。
(二)指导保护级
指导保护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中级级别,适用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和重要的信息系统,指导保护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自主保护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可信计算、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等。
(三)监督保护级
监督保护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高级级别,适用于重要的信息系统和关键的信息系统,监督保护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在指导保护级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可信计算、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访问监控、恶意代码防范、备份与恢复等。
(四)强制保护级
强制保护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最高级别,适用于涉及国家秘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系统,强制保护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在监督保护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加强,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可信计算、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访问监控、恶意代码防范、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安全审计、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五)专控保护级
专控保护级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最高级别,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系统,专控保护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强制保护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加强,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可信计算、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访问监控、恶意代码防范、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安全审计、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安全评估、安全监测、应急响应等。
五、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步骤
(一)定级
定级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定级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为后续的安全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定级的依据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定级的流程包括确定定级对象、确定定级要素、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等。
(二)备案
备案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二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备案的目的是向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备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以便接受监督和管理,备案的依据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指南》(GB/T 25070-2010),备案的流程包括填写备案表、提交备案材料、审核备案材料等。
(三)建设整改
建设整改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三步,也是核心的一步,建设整改的目的是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进行建设和整改,建设整改的依据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建设整改的流程包括制定安全方案、实施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测试等。
(四)等级测评
等级测评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第四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等级测评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测评,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的要求,等级测评的依据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2),等级测评的流程包括制定测评方案、实施测评、编写测评报告等。
(五)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五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监督检查的依据是《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指南》(GB/T 25071-2010),监督检查的流程包括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实施监督检查、编写监督检查报告等。
六、结论
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的安全,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范围包括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级别分为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和专控保护级,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步骤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通过实施数据安全等级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数据的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