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本文将从《数据安全法》全文解读出发,提炼核心关键词,梳理法律要点,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核心关键词解析
1、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指对数据在生产、存储、传输、处理、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损毁等安全风险,数据安全是《数据安全法》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法律全文。
2、数据处理者
数据处理者是指在数据处理活动中承担数据处理职责的组织或者个人,数据处理者是数据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应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3、数据主体
数据主体是指个人或者组织,其个人信息或者数据被数据处理者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处理等,数据主体享有知情权、选择权、更正权、删除权等权利。
4、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分类分级是指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性等因素,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实施差异化保护,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安全保护的基础。
5、数据安全审查
数据安全审查是指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审查,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数据安全审查是预防数据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6、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数据处理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为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7、数据安全事件
数据安全事件是指数据泄露、篡改、损毁等对数据安全造成损害的事件,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理是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内容。
8、数据跨境传输
数据跨境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国传输到另一国,数据跨境传输需要符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9、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数据安全教育培训是指对数据处理者、数据主体等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
法律要点梳理
1、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数据处理者、数据主体等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责任,要求其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2、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在数据处理活动中进行数据安全审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当根据数据分类分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风险。
5、规范数据跨境传输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跨境传输进行规范,要求数据处理者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6、保障数据主体权利
《数据安全法》保障数据主体知情权、选择权、更正权、删除权等权利,维护数据主体合法权益。
7、建立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
8、强化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
《数据安全法》的施行,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解读法律全文,梳理核心关键词和要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数据安全法》,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标签: #数据安全法全文解读关键词有哪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