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制度目的
为保障企业档案重要数据的安全,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档案重要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和管理工作。
备份原则
1、完整性原则:备份应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因数据丢失、损坏等原因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缺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可靠性原则:备份应选用可靠的备份设备和技术,确保备份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安全性原则:备份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备份数据被非法访问、篡改或破坏。
4、可恢复性原则:备份应具备良好的恢复功能,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档案信息资源。
5、定期性原则:备份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确保档案数据备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档案管理软件数据库:包括档案目录、档案实体、档案附件等数据。
2、档案文件:包括电子文档、图像、音频、视频等档案文件。
3、档案管理软件配置文件:包括系统设置、用户权限等配置信息。
4、其他相关数据:包括备份日志、操作手册等辅助数据。
备份方法
1、硬盘备份:将档案数据存储在本地硬盘上,方便快速恢复。
2、磁盘阵列备份:将档案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数据安全性。
3、网络存储备份:将档案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实现数据共享和备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云存储备份:将档案数据存储在云端,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周期
1、每日进行全备份,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
2、每周进行增量备份,记录自上次全备份以来发生的数据变更。
3、每月进行一次全备份,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备份操作流程
1、备份操作人员应熟悉备份设备、软件和操作流程。
2、备份前,检查备份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
3、备份过程中,严格按照备份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人为错误。
4、备份完成后,检查备份数据是否完整、可用,并记录备份日志。
5、备份数据应定期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安全。
备份恢复
1、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根据备份日志和备份数据,迅速恢复档案信息资源。
2、恢复过程中,严格按照恢复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恢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恢复完成后,验证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并记录恢复日志。
备份安全管理
1、备份设备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环境,防止设备损坏。
2、备份数据应定期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
3、备份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防止备份数据被非法访问。
4、备份设备和技术应定期进行更新,提高备份系统的安全性。
监督与考核
1、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备份工作的实施,确保备份制度的有效执行。
2、对备份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备份工作不力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3、定期对备份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标签: #档案重要数据备份制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