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主要围绕静脉输液展开,包含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的相关 PPT,以及静脉输液并发症应急处理的 PPT。常见并发症的 PPT 详细介绍了诸如静脉炎、输液渗漏、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表现、成因等。而并发症应急处理的 PPT 则着重阐述针对这些并发症应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如针对静脉炎的局部处理方法、输液渗漏的正确处理流程、空气栓塞的急救步骤等,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提升对静脉输液并发症的认识与处理能力,保障患者输液安全,减少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本文目录导读:
幻灯片 1:静脉输液并发症应急处理
幻灯片 2:目录
静脉输液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静脉输液的部位及选择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及预防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应急处理
幻灯片 3: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幻灯片 4: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1、晶体溶液:
- 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和热量。
- 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 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
- 高渗溶液: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
- 右旋糖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 代血浆: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 清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幻灯片 5:静脉输液的部位及选择
1、周围静脉:
- 上肢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
- 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2、头皮静脉:
- 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
3、中心静脉:
-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幻灯片 6: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
- 病情、意识状态、治疗情况。
- 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 患者的合作程度。
2、准备用物:
- 治疗盘、输液器、针头、注射器、药物、砂轮、碘酒、乙醇、棉签、弯盘、胶布、止血带、输液架。
3、核对患者:
- 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
- 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选择静脉:
- 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 避开关节、静脉瓣、瘢痕、炎症部位。
5、消毒皮肤:
- 用碘酒、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大于 5cm。
6、再次核对药物:
- 核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
7、排气:
- 去除输液器针头的保护帽,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内,轻轻挤压输液器,排出输液器内的空气。
8、穿刺:
- 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30°角,刺入静脉。
- 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刺入少许,松开止血带,用胶布固定针头。
9、调节输液速度:
-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 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
10、固定输液管:
- 将输液管绕在穿刺部位上方,用胶布固定。
- 调节输液管的长度,使针头在输液瓶内有一定的长度。
11、整理用物:
- 清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
- 洗手,记录输液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滴速等。
幻灯片 7: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及预防
1、发热反应:
- 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
- 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 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 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 预防: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多次输液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其是否有过敏史。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 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 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引起窒息。
- 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静脉炎:
- 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 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输液部位;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空气栓塞:
- 原因:在输液过程中,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空气栓塞,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
- 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 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看守。
幻灯片 8: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应急处理
1、发热反应:
-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更换药液和输液器。
- 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 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 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
- 对于高热患者,可给予退烧药。
-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应立即给予抗过敏治疗。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 立即停止输液,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 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 6~8L/min。
- 给予患者镇静剂,如吗啡、地西泮等。
- 给予患者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 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
3、静脉炎:
- 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 局部用 50%硫酸镁或 95%乙醇溶液进行湿热敷,每日 2 次,每次 20~30 分钟。
- 超短波理疗,每日 1 次,每次 15~20 分钟。
- 中药外敷,如如意金黄散、四黄膏等。
- 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 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的体位。
- 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 6~8L/min。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
幻灯片 9:总结
1、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2、为了预防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输液前应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多次输液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其是否有过敏史。
3、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护士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幻灯片 10: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