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名词解释题库
一、数据库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数据具有充分的共享性,DBMS 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管理等操作。
三、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四、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数据模型,它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具有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等优点,是目前数据库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之一,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成表(关系),每个表由行和列组成,行表示实体,列表示实体的属性。
五、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它包括关系名、属性名、属性的数据类型、属性的长度、属性的约束条件等,关系模式是关系数据库的核心,它决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存储方式。
六、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它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数据库具有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等优点,是目前数据库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之一。
七、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支持关系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使用,RDBMS 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如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查询、数据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恢复等,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数据具有充分的共享性。
八、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 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和查询的标准化语言,它提供了一种简洁、灵活、强大的方式来访问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SQL 可以用于创建、修改和查询数据库,以及执行各种数据管理任务,如数据备份、恢复和优化。
九、主键(Primary Key)
主键是关系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主键的值不能重复,也不能为 NULL,在关系数据库中,主键通常是由数据库管理员或应用程序开发者指定的。
十、外键(Foreign Key)
外键是关系表中的一个字段,它用于引用另一个表中的主键,外键的值必须与被引用表中的主键的值匹配,否则数据库将拒绝插入或更新操作,外键的存在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
十一、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数据库中,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主键、外键、约束条件等方式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可靠的、准确的和一致的,以便用户能够正确地使用和管理数据。
十二、数据冗余
数据冗余是指数据库中存在重复的数据,数据冗余的存在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存储空间的浪费,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数据冗余,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的一致性。
十三、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如存储方式、索引等)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如表结构、数据类型等)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
十四、事务(Transaction)
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性,原子性是指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一致性是指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隔离性是指事务之间相互隔离,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持久性是指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
十五、并发控制(Concurrent Control)
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环境下,如何保证多个用户同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发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并发操作引起的数据不一致和冲突,并发控制通常采用封锁、时间戳、乐观控制等技术来实现。
十六、恢复(Recovery)
恢复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如何将数据库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恢复的目的是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恢复通常采用日志、备份、镜像等技术来实现。
十七、视图(View)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它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或其他视图)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包含数据,它的数据是从基本表中查询得到的,视图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视图来访问和操作数据,而不必直接访问基本表。
十八、索引(Index)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它用于加快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和检索速度,索引通常是在表的一个或多个列上创建的,它可以根据索引列的值来快速定位表中的数据,索引的存在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但也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和增加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的时间。
十九、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存储过程是一组预编译的 SQL 语句,它可以在数据库中存储和执行,存储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可以通过调用存储过程来执行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而不必每次都编写 SQL 语句。
二十、触发器(Trigger)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数据库中发生特定事件时自动执行,触发器通常用于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及自动执行一些重复性的操作,触发器的存在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的安全性,但也会增加数据库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二十一、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通常是从多个数据源中抽取、转换和集成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储在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中,数据仓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用户可以通过数据仓库来查询和分析历史数据,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二十二、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
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用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技术,它允许用户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快速、灵活的查询和分析,OLAP 通常采用多维数据模型和联机分析处理引擎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工具来浏览和分析数据,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二十三、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模式和知识的技术,它通常采用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数据挖掘的主要作用是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数据,数据挖掘可以应用于商业、医疗、金融等领域,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提高竞争力。
二十四、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是指规模非常大、速度非常快、类型非常复杂的数据集合,它通常需要使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来处理,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大数据的出现对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十五、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程序等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主要特点是按需提供、弹性扩展、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等,云计算的出现对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十六、NoSQL(Not Only SQL)
NoSQL 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不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模型,而是采用其他数据模型,如文档模型、键值对模型、图形模型等,NoSQL 数据库通常具有高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性能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大规模、高并发、非结构化数据。
二十七、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
分布式数据库是将数据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分布性、数据独立性、透明性、自治性等,分布式数据库的出现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二十八、对象关系数据库(Object-Relational Database)
对象关系数据库是一种结合了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特点的数据库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同时也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对象关系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支持对象、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的特性,同时也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
二十九、空间数据库(Spatial Database)
空间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系统,空间数据是指具有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数据,如地理信息、地图数据等,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支持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等操作。
三十、多媒体数据库(Multimedia Database)
多媒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多媒体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是指具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数据,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支持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等操作。
是数据库名词解释题库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