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
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3、学分:3 学分
4、总学时:54 学时
5、理论学时:36 学时
6、实践学时:18 学时
7、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8、先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图像理解、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图像分割等。
3、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软件。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视觉基础
- 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图像的基本概念,包括像素、灰度、彩色等。
- 图像的获取、存储和传输。
- 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增强、去噪、二值化等。
2、图像特征提取
- 图像的几何特征,包括边缘、角点、直线等。
- 图像的统计特征,包括直方图、矩等。
- 图像的纹理特征,包括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
- 特征提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目标检测
- 目标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检测方法。
- 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 目标检测算法的评价指标。
4、目标识别
- 目标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 目标识别算法的应用实例。
5、图像分割
- 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方法。
-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区域生长、区域合并等。
- 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方法。
- 图像分割算法的评价指标。
6、图像理解
- 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知识的图像理解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方法。
- 图像理解算法的应用实例。
7、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实现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现和效果。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 30%,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定。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40%,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作者:Richard Szeliski,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数字图像处理》,作者:冈萨雷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机器学习》,作者:Tom Mitchell,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 《模式识别》,作者:周志华,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深度学习》,作者:伊恩·古德费洛、约书亚·本吉奥、亚伦·库维尔,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计算机视觉:一种现代方法》,作者:David Forsyth、J. Ponce,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
1、第 1 周:计算机视觉基础
- 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图像的基本概念,包括像素、灰度、彩色等。
- 图像的获取、存储和传输。
- 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增强、去噪、二值化等。
2、第 2 周:图像特征提取
- 图像的几何特征,包括边缘、角点、直线等。
- 图像的统计特征,包括直方图、矩等。
- 图像的纹理特征,包括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
- 特征提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第 3 周:目标检测
- 目标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检测方法。
- 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 目标检测算法的评价指标。
4、第 4 周:目标识别
- 目标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 目标识别算法的应用实例。
5、第 5 周:图像分割
- 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方法。
-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区域生长、区域合并等。
- 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方法。
- 图像分割算法的评价指标。
6、第 6 周:图像理解
- 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基于知识的图像理解方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方法。
- 图像理解算法的应用实例。
7、第 7 周: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实现和优化。
8、第 8 周:课程复习
- 复习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复习图像特征提取、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图像分割、图像理解等技术。
- 复习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9、第 9 周:课程考试
-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10、第 10 周:实验教学
- 实验一:图像增强
- 实验二:图像去噪
- 实验三:图像二值化
- 实验四:边缘检测
- 实验五:目标检测
- 实验六:目标识别
- 实验七:图像分割
- 实验八:图像理解
11、第 11 周:实验教学
- 实验九: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
- 实验十:综合实验
12、第 12 周:课程总结
- 总结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总结图像特征提取、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图像分割、图像理解等技术。
- 总结计算机视觉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13、第 13 周:课程答疑
- 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4、第 14 周:课程考核
- 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 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八、注意事项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及时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3、学生在课程考核中应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独立完成考试任务,不得作弊。
是一份研究生课程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