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不包括以下哪个?( )
A. 分类 B. 聚类 C. 关联规则挖掘 D. 数据备份
答案:D
解析: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而数据备份不属于数据挖掘的任务。
2、以下哪种算法常用于分类问题?( )
A. K-Means B. Apriori C. Decision Tree D. KNN
答案:C
解析:Decision Tree(决策树)常用于分类问题,K-Means 用于聚类,Apriori 用于关联规则挖掘,KNN 用于分类和回归。
3、在数据挖掘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
A. 方差分析 B. 相关性分析 C. 主成分分析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可以用于特征选择,以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4、以下哪种距离度量常用于 KNN 算法?( )
A. 欧氏距离 B. 曼哈顿距离 C. 切比雪夫距离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都可以用于 KNN 算法,具体使用哪种距离度量取决于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需求。
5、在关联规则挖掘中,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A. 支持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置信度表示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与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的比例。
B. 支持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置信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的比例。
C. 支持度表示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置信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的比例。
D. 支持度表示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置信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
答案:B
解析:在关联规则挖掘中,支持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总事务数的比例;置信度表示同时包含两个项的事务数与包含一个项的事务数的比例。
6、以下哪种算法常用于聚类问题?( )
A. K-Means B. Apriori C. Decision Tree D. KNN
答案:A
解析:K-Means 常用于聚类问题,Apriori 用于关联规则挖掘,Decision Tree 用于分类问题,KNN 用于分类和回归。
7、在数据挖掘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异常检测?( )
A. 聚类分析 B. 离群点分析 C. 分类算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聚类分析、离群点分析和分类算法都可以用于异常检测,以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
8、以下哪种距离度量常用于离群点检测?( )
A. 欧氏距离 B. 曼哈顿距离 C. 切比雪夫距离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都可以用于离群点检测,具体使用哪种距离度量取决于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需求。
9、在数据挖掘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数据预处理?( )
A. 数据清洗 B. 数据集成 C. 数据变换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数据清洗、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都可以用于数据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10、以下哪种算法常用于推荐系统?( )
A. K-Means B. Apriori C. Decision Tree 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答案:D
解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常用于推荐系统,K-Means 用于聚类,Apriori 用于关联规则挖掘,Decision Tree 用于分类问题。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数据挖掘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结果评估和知识表示。
2、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异常检测算法和推荐算法等。
3、在分类问题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值和 AUC 等。
4、在聚类问题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 指数和 Davies-Bouldin 指数等。
5、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等。
6、在异常检测问题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值和 ROC 曲线等。
7、在推荐系统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 值和均方根误差等。
8、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
9、数据清洗的主要方法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等。
10、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包括联邦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请简述数据挖掘的定义和主要任务。
答案: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藏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模式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异常检测和推荐等。
2、请简述 K-Means 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答案:K-Means 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为 K 个不相交的子集,使得每个子集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子集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K-Means 算法的步骤如下:
1、随机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计算每个对象到 K 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对象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子集。
3、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
4、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3、请简述关联规则挖掘的定义和主要步骤。
答案:关联规则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项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过程,它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频繁项集挖掘和关联规则生成。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
频繁项集挖掘的主要方法包括 Apriori 算法和 FP-Growth 算法等。
关联规则生成的主要方法包括基于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法和基于频繁项集的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请使用 K-Means 算法对以下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并画出聚类结果的可视化图。
数据点 | X 坐标 | Y 坐标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4 |
4 | 4 | 5 |
5 | 5 | 6 |
6 | 6 | 7 |
7 | 7 | 8 |
8 | 8 | 9 |
9 | 9 | 10 |
10 | 10 | 11 |
答案:我们需要选择 K 的值,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 K=2。
我们需要随机选择两个聚类中心,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第一个数据点(1,2)和第十个数据点(10,11)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数据点到两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子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来计算距离。
数据点 | 到聚类中心 1 的距离 | 到聚类中心 2 的距离 | 所属子集 |
1 | 1.41 | 9.17 | 1 |
2 | 1.41 | 8.17 | 1 |
3 | 1.41 | 7.17 | 1 |
4 | 1.41 | 6.17 | 1 |
5 | 1.41 | 5.17 | 1 |
6 | 1.41 | 4.17 | 1 |
7 | 1.41 | 3.17 | 1 |
8 | 1.41 | 2.17 | 1 |
9 | 1.41 | 1.17 | 1 |
10 | 1.41 | 0.17 | 2 |
我们需要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聚类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来作为聚类的中心。
聚类 1 的中心为(5.5,6.5),聚类 2 的中心为(10.5,10.5)。
我们需要再次计算每个数据点到两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子集。
数据点 | 到聚类中心 1 的距离 | 到聚类中心 2 的距离 | 所属子集 |
1 | 4.5 | 5.5 | 1 |
2 | 4.5 | 4.5 | 1 |
3 | 4.5 | 3.5 | 1 |
4 | 4.5 | 2.5 | 1 |
5 | 4.5 | 1.5 | 1 |
6 | 4.5 | 0.5 | 1 |
7 | 4.5 | -0.5 | 1 |
8 | 4.5 | -1.5 | 1 |
9 | 4.5 | -2.5 | 1 |
10 | 4.5 | -3.5 | 2 |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次迭代后,数据点的所属子集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聚类结果已经稳定。
我们可以画出聚类结果的可视化图。
2、请使用 Apriori 算法对以下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并找出支持度为 0.6 的频繁项集和置信度为 0.8 的关联规则。
交易 ID | 购买的商品 |
1 | 牛奶、面包、鸡蛋 |
2 | 面包、鸡蛋、火腿 |
3 | 牛奶、面包、火腿 |
4 | 牛奶、鸡蛋、火腿 |
5 | 面包、鸡蛋、火腿 |
6 | 牛奶、面包、火腿 |
7 | 牛奶、鸡蛋、火腿 |
8 | 面包、鸡蛋、火腿 |
9 | 牛奶、面包、火腿 |
10 | 面包、鸡蛋、火腿 |
答案:我们需要将数据集转换为事务数据集,事务数据集是一个二维数据集,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事务,每一列代表一个项。
事务 ID | 牛奶 | 面包 | 鸡蛋 | 火腿 |
1 | 1 | 1 | 1 | 0 |
2 | 0 | 1 | 1 | 1 |
3 | 1 | 1 | 0 | 1 |
4 | 1 | 0 | 1 | 1 |
5 | 0 | 1 | 1 | 1 |
6 | 1 | 1 | 0 | 1 |
7 | 1 | 0 | 1 | 1 |
8 | 0 | 1 | 1 | 1 |
9 | 1 | 1 | 0 | 1 |
10 | 0 | 1 | 1 | 1 |
我们需要使用 Apriori 算法来挖掘频繁项集,Apriori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逐步增加项集的长度来挖掘频繁项集。
我们需要找出支持度为 0.6 的频繁 1 项集,频繁 1 项集是指在数据集中出现次数不少于总事务数的 0.6 倍的项集,在这个例子中,频繁 1 项集为{牛奶}、{面包}、{鸡蛋}和{火腿}。
我们需要找出支持度为 0.6 的频繁 2 项集,频繁 2 项集是指由两个频繁 1 项集组成的项集,在这个例子中,频繁 2 项集为{牛奶,面包}、{牛奶,鸡蛋}、{牛奶,火腿}、{面包,鸡蛋}、{面包,火腿}和{鸡蛋,火腿}。
我们需要找出支持度为 0.6 的频繁 3 项集,频繁 3 项集是指由三个频繁 2 项集组成的项集,在这个例子中,频繁 3 项集为{牛奶,面包,鸡蛋}、{牛奶,面包,火腿}、{牛奶,鸡蛋,火腿}和{面包,鸡蛋,火腿}。
我们需要找出置信度为 0.8 的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指一个项集与另一个项集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找出以下置信度为 0.8 的关联规则:
{牛奶,面包} => {鸡蛋},置信度为 1.0
{牛奶,面包} => {火腿},置信度为 1.0
{牛奶,鸡蛋} => {面包},置信度为 1.0
{牛奶,鸡蛋} => {火腿},置信度为 1.0
{牛奶,火腿} => {面包},置信度为 1.0
{牛奶,火腿} => {鸡蛋},置信度为 1.0
{面包,鸡蛋} => {牛奶},置信度为 1.0
{面包,鸡蛋} => {火腿},置信度为 1.0
{面包,火腿} => {牛奶},置信度为 1.0
{面包,火腿} => {鸡蛋},置信度为 1.0
就是使用 Apriori 算法对给定数据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的结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