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的重要职责,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评价,特制定本绩效考核方案。
考核目的
1、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考核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考核标准和程序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绩效。
3、注重实效原则:考核重点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效果和居民满意度,突出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4、动态管理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考核指标和标准,保持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医疗服务
(1)门诊服务:包括门诊人次、门诊费用、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等。
(2)住院服务:包括住院人次、住院费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
(3)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4)医疗技术水平:包括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医疗技术创新等。
2、预防保健
(1)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等。
(2)预防接种:包括疫苗接种率、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等。
(3)妇幼保健:包括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妇女病普查等。
(4)传染病防治:包括传染病报告、疫情处置、消毒隔离等。
(5)慢性病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登记、随访和管理。
3、康复护理
(1)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
(2)护理服务: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等。
(3)社区护理:包括家庭访视、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
4、公共卫生管理
(1)组织管理: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
(2)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3)工作质量:包括工作记录、档案管理、信息报送等。
(4)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包括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5、内部管理
(1)财务管理:包括财务制度执行、经费使用情况、财务报表编制等。
(2)人事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
(3)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维护、保养、使用等。
(4)质量管理:包括医疗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改进、投诉处理等。
(5)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利用等。
考核方法
1、日常考核: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组织实施,主要考核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日常工作情况。
2、定期考核: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主要考核公共卫生管理、内部管理等工作情况。
3、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4、现场考核: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考核,主要考核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服务环境等情况。
考核结果应用
1、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经费补助等的重要依据。
2、考核结果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绩效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3、对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相应的经费补助。
附则
1、本绩效考核方案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2、本绩效考核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