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库基础术语
1、数据库(Database):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3、数据模型(Data Model):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表达和建模的方法。
4、数据库模式(Schema):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包括表、字段、索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数据库表(Table):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结构化集合。
6、字段(Field):数据库表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7、索引(Index):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
8、视图(View):基于数据库表中数据的一个虚拟表。
9、查询(Query):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筛选、排序等操作。
10、数据库连接(Database Connection):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数据库设计术语
1、实体(Entity):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对象。
2、属性(Attribute):描述实体的特性。
3、关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联系。
4、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ERD):描述数据库中实体、属性和关系的一种图形表示。
5、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保证实体的唯一性。
6、引用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保证数据库中引用关系的一致性。
7、用户定义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定义的数据库约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8、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3NF):数据库设计的一种范式,要求字段不可再分。
9、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2NF):数据库设计的一种范式,要求字段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10、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1NF):数据库设计的一种范式,要求字段原子性。
数据库操作术语
1、插入(Insert):向数据库表中添加新数据。
2、删除(Delete):从数据库表中删除数据。
3、更新(Update):修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
4、查询(Select):从数据库表中检索数据。
5、事务(Transaction):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单位,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6、事务隔离级别(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控制事务并发执行时,防止数据不一致的机制。
7、并发控制(Concurrency Control):控制多个事务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机制。
8、乐观锁(Optimistic Locking):假设事务不会冲突,仅在提交时检查冲突。
9、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ing):假设事务会发生冲突,在事务执行过程中锁定资源。
10、数据库备份(Database Backup):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以防止数据丢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库管理术语
1、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优化和管理的人员。
2、权限(Permission):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控制。
3、用户(User):具有权限的数据库操作者。
4、角色权限(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
5、数据库监控(Database Monitoring):对数据库性能、安全、健康状态等进行监控。
6、数据库性能优化(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提高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效率的方法。
7、数据库安全性(Database Security):保护数据库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的措施。
8、数据库审计(Database Auditing):记录数据库操作日志,以便追踪和审查。
9、数据库恢复(Database Recovery):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状态的过程。
10、数据库迁移(Database Migration):将数据库从一个平台或版本迁移到另一个平台或版本的过程。
通过以上数据库术语对照表,相信大家对数据库及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提高数据库应用和管理的水平。
标签: #数据库术语对照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