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对《条例》最新全文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
1、适用范围
《条例》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对于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境内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参照《条例》进行规范。
2、个人信息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能够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条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原则,包括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明确告知原则;最小化处理原则;安全责任原则;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原则等。
4、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1)收集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的目的、方式、范围、用途等,并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存储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
(3)使用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收集、存储的目的和使用范围。
(4)传输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传输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安全的技术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5)公开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公开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5、个人信息主体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规定了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访问权、更正权、删除权、限制处理权、反对权、转移权等。
6、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
《条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包括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履行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等。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守护数据主权。
标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最新全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