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创新与发展角度,探讨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基础设施方面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6万公里,基本实现乡道以上公路硬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农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23.2%和98.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公共服务方面
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5%以上,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逐年提升。
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方面
(1)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大差距。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
(3)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维护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2、公共服务方面
(1)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四、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1)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2)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1)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布局,确保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根据农村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3)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人才引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
(2)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
(3)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农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紧紧围绕创新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