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幻灯片 1: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幻灯片 2:目录
吸痰操作的目的
吸痰操作的适应证
吸痰操作的禁忌证
吸痰操作的并发症
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吸痰操作并发症的处理
幻灯片 3:吸痰操作的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幻灯片 4:吸痰操作的适应证
1、昏迷患者
2、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
3、有窒息危险者
4、机械通气患者
幻灯片 5:吸痰操作的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2、近期有大咯血史者
3、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短期内不宜吸痰者
幻灯片 6:吸痰操作的并发症
1、低氧血症
2、呼吸道黏膜损伤
3、心律失常
4、感染
5、气道痉挛
幻灯片 7:低氧血症
(一)原因
1、吸痰时吸引负压过大,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泡破裂。
2、吸痰时间过长,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3、吸痰过程中未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吸入。
(二)表现
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加快等症状。
2、血氧饱和度下降。
(三)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管径不宜过大,负压不宜过高。
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15 秒。
3、吸痰过程中给予患者持续的氧气吸入。
(四)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
幻灯片 8:呼吸道黏膜损伤
(一)原因
1、吸痰管质地过硬,在吸痰过程中损伤呼吸道黏膜。
2、吸痰管插入过深,损伤呼吸道黏膜。
3、吸痰动作粗暴,损伤呼吸道黏膜。
(二)表现
1、患者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2、呼吸道黏膜出现出血、溃疡等损伤。
(三)预防措施
1、选择质地柔软的吸痰管,管径不宜过大。
2、吸痰管插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3、吸痰管插入深度要适宜,一般不超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
(四)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止血、止咳等对症治疗。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如呼吸道黏膜损伤严重,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幻灯片 9:心律失常
(一)原因
1、吸痰时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律失常。
2、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疾病,吸痰时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律失常。
(二)表现
1、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2、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
(三)预防措施
1、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迷走神经。
2、对于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吸痰前给予充分的氧气吸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等治疗。
2、如心律失常症状较轻,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如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吸痰,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幻灯片 10:感染
(一)原因
1、吸痰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细菌感染。
2、患者本身存在感染,吸痰时加重感染。
(二)表现
1、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三)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2、吸痰管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对吸痰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四)处理方法
1、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幻灯片 11:气道痉挛
(一)原因
1、吸痰时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气道痉挛。
2、患者本身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吸痰时加重气道痉挛。
(二)表现
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
2、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三)预防措施
1、吸痰前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缓解气道痉挛。
2、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3、对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吸痰前给予充分的氧气吸入,以减轻气道痉挛。
(四)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吸氧等治疗。
2、如气道痉挛症状较轻,可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3、如气道痉挛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吸痰,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
幻灯片 12:总结
吸痰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之一,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幻灯片 13: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