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数据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成果,其保密性日益受到重视,为保障实验室数据的合法权益,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我国最新修订的《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已于2023年正式实施,本文将从规定的主要内容、实施要求以及违规处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旨在帮助广大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分类与定级
《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将实验室数据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绝密级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极大影响的数据;机密级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较大影响的数据;秘密级数据是指对国家安全和利益有一定影响的数据。
2、数据使用范围
实验室数据的使用范围包括:研究、实验、分析、评价、交流、合作等,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数据使用范围。
3、数据使用权限
实验室数据的使用权限分为以下几种:
(1)公开使用:经批准公开的数据,可在互联网、媒体等渠道发布。
(2)内部使用:仅供本单位内部人员使用的机密级和秘密级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授权使用:经批准,可在特定范围内授权他人使用。
4、数据使用期限
实验室数据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规定期限,规定期限由数据定级机关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
实施要求
1、数据定级机关应建立健全数据定级、审批、使用、销毁等管理制度。
2、实验室数据的使用单位应明确数据使用责任人,落实数据使用审批制度。
3、数据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泄露、复制、传播数据。
4、数据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数据使用单位应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违规处罚
1、对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复制、传播实验室数据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泄露、复制、传播实验室数据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对未按规定履行数据使用审批手续,擅自扩大数据使用范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
4、对未按规定落实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数据泄露、篡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的出台,对于保护实验室数据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标签: #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最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