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测体温操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在 1000 例测体温操作中,发生并发症 12 例,发生率为 1.2%,体温计破裂 5 例,水银泄漏 3 例,烫伤 2 例,晕厥 1 例,过敏反应 1 例,严格掌握测体温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测体温;并发症;预防;处理
一、引言
体温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测量体温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测体温是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体温计破裂、水银泄漏、烫伤、晕厥、过敏反应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还可能影响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探讨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测体温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测体温的方法
1、口腔测温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嘱其紧闭口唇,用鼻呼吸,测量 3 分钟。
2、腋下测温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端置于患者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测量 5 分钟~10 分钟。
3、直肠测温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涂以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 3 厘米~4 厘米,测量 3 分钟。
(二)测体温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 35℃以下。
2、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体温计。
3、测量时应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置正确,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4、测量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测量部位和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为 3 分钟~10 分钟。
5、测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测量并处理。
6、测量后应及时读取体温计的数值,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7、体温计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并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
三、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一)体温计破裂
1、发生原因
(1)体温计质量问题:体温计的玻璃管较薄或易碎,容易破裂。
(2)操作不当:测量时用力过猛或碰撞,导致体温计破裂。
(3)患者躁动:患者在测量过程中躁动不安,容易导致体温计破裂。
(4)环境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体温计破裂。
2、预防措施
(1)选择质量合格的体温计:在购买体温计时,应选择质量合格、信誉好的产品。
(2)正确操作:测量时应轻轻将体温计放入测量部位,避免用力过猛或碰撞。
(3)安抚患者:在测量过程中,应安抚患者,避免其躁动不安。
(4)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测量时应保持环境温度在 18℃~22℃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测量:一旦发现体温计破裂,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清理现场: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体温计的碎片捡起,放入专用的容器中,然后用湿布擦拭地面,防止水银蒸发。
(3)报告医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4)观察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水银泄漏
1、发生原因
(1)体温计破裂:体温计破裂后,水银会泄漏出来。
(2)操作不当:测量时水银柱未甩至 35℃以下,导致水银泄漏。
(3)环境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水银泄漏。
2、预防措施
(1)选择质量合格的体温计:在购买体温计时,应选择质量合格、信誉好的产品。
(2)正确操作:测量时应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以下,然后再放入测量部位。
(3)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测量时应保持环境温度在 18℃~22℃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4)定期检查体温计:定期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测量:一旦发现水银泄漏,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清理现场: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水银珠捡起,放入专用的容器中,然后用湿布擦拭地面,防止水银蒸发。
(3)报告医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4)开窗通风: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避免接触水银:在清理现场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水银,以免引起中毒。
(三)烫伤
1、发生原因
(1)测量时间过长:测量时体温计在测量部位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2)测量部位不当:测量时体温计放置在皮肤较薄或血管丰富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容易引起烫伤。
(3)患者皮肤过敏:患者皮肤过敏,对体温计的材质或测量部位的温度敏感,容易引起烫伤。
2、预防措施
(1)正确操作:测量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一般为 3 分钟~10 分钟,测量时体温计在测量部位停留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2)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测量时应选择皮肤较厚、血管较少的部位,如手背、足背等,避免测量部位不当引起烫伤。
(3)观察患者皮肤:测量前应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有皮肤过敏等异常情况,应避免在该部位测量。
(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测量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因操作不当引起烫伤。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测量:一旦发现患者皮肤烫伤,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处理烫伤部位:根据烫伤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轻度烫伤可涂抹烫伤膏,中度烫伤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重度烫伤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报告医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4)观察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晕厥
1、发生原因
(1)测量时间过长:测量时患者精神紧张或测量时间过长,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2)测量部位不当:测量时体温计放置在患者头部或颈部,导致血管受压,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3)患者身体虚弱:患者身体虚弱,如贫血、低血糖等,测量时容易引起晕厥。
2、预防措施
(1)正确操作:测量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一般为 3 分钟~10 分钟,测量时体温计在测量部位停留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大脑供血不足。
(2)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测量时应避免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头部或颈部,可选择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测量。
(3)观察患者病情:测量前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贫血、低血糖等异常情况,应避免在该部位测量。
(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测量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因操作不当引起晕厥。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测量:一旦发现患者晕厥,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叫医生:及时呼叫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观察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给予吸氧:如患者呼吸急促,应给予吸氧,以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5)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病情严重,应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五)过敏反应
1、发生原因
(1)体温计材质过敏:患者对体温计的材质过敏,如橡胶、玻璃等,接触后引起过敏反应。
(2)消毒药物过敏:测量前使用的消毒药物过敏,如碘酒、酒精等,接触后引起过敏反应。
2、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在购买体温计时,应选择材质柔软、无毒无味的产品。
(2)正确消毒:测量前应使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体温计进行消毒,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3)观察患者过敏史:测量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避免在该部位测量。
(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测量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因操作不当引起过敏反应。
3、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测量: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测量,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报告医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可根据病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4)观察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结论
测体温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正确掌握测体温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准确测量体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测体温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