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根据该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与整改,以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什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交通运输、能源、水利、金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信息系统;
2、国防、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系统;
3、其他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系统。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安全责任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履行以下安全责任:
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定期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风险及时整改;
3、对可能受到网络攻击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4、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5、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每几年进行安全评估与整改?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具体评估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不得少于三年。
安全评估与整改的重要性
1、预防网络安全风险:通过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提高系统安全性:安全评估与整改有助于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抗攻击能力,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保障国家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与整改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4、增强企业信誉:关注网络安全,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与整改的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客户信任。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与整改,这是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希望广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能够认真履行安全责任,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