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务数据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为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高效、透明,特制定本规范。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目标
1、确保政务数据安全:防止政务数据泄露、篡改、损坏等安全事件发生,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优化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机制,促进政务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3、规范政务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数据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政务数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原则
1、安全优先: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政务数据安全可靠。
2、依法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政务数据管理。
3、分级保护:根据政务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实行分级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共享开放: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整合。
5、技术保障: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1、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等。
2、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采用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加强政务数据安全防护。
3、数据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数据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实时监控数据安全状况,及时处置安全事件。
4、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对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
5、数据安全审计与评估:定期对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数据共享与开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明确数据共享与开放的流程、权限、责任等。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实施与监督
1、实施主体: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规范要求,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
2、监督主体: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各单位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与监察。
3、责任追究:对违反本规范,造成政务数据安全事件的责任人,依法予以追究。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规范,切实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为我国政务数据安全、高效、透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