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而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冯登国教授在其著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二章中,详细阐述了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为我国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进行解析。
安全存储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非法用户窃取、篡改或泄露数据,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
2、数据脱敏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脱敏技术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部分替换、隐藏或删除,降低数据泄露风险,脱敏方法包括:随机脱敏、掩码脱敏、哈希脱敏等。
3、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可以降低数据存储空间,提高存储效率,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有助于降低存储成本。
4、数据分割与备份技术
数据分割技术将大数据划分为多个小数据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上,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数据备份技术则是对数据定期进行复制,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访问控制技术
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一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通过为用户分配不同的角色,实现权限的动态分配,用户在访问数据时,系统根据其角色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是一种更加灵活的访问控制方法,通过为用户、数据、资源等分配属性,实现访问控制的细粒度管理,ABAC可以根据用户属性、数据属性、资源属性等因素,动态调整访问权限。
3、零信任访问控制
零信任访问控制是一种基于“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原则,要求对内部和外部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零信任访问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
4、访问控制策略管理
访问控制策略管理是确保访问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数据安全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
1、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和访问控制面临诸多挑战,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保障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安全,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2、物联网(IoT)设备安全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数据类型繁多,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有助于保障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设备被恶意控制。
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安全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数据流通的重要渠道,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有助于确保数据在共享与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安全存储与访问控制技术是保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手段,在数据日益重要的今天,深入研究与应用这些技术,对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