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据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价值,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我国于2021年发布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旨在规范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行为,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助力政府治理现代化。
1、总则
《办法》明确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助力政府治理现代化,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依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开放共享、安全可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资源共享范围和目录
《办法》规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政务数据,明确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的编制、发布和更新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共享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数据资源共享流程
《办法》对数据资源共享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提供、使用、反馈和监督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数据共享申请:申请单位按照共享目录和相关规定,向数据提供单位提出数据共享申请。
(2)审批:数据提供单位对申请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
(3)提供:数据提供单位按照审批意见,向申请单位提供所需数据。
(4)使用:申请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对共享数据进行使用。
(5)反馈:申请单位在使用数据过程中,及时向数据提供单位反馈数据质量、使用效果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监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数据资源共享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数据资源共享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数据资源共享安全保障
《办法》强调数据资源共享的安全保障,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具体措施包括:
(1)数据分类分级:根据数据的安全等级,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明确数据共享权限。
(2)数据脱敏处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加密传输: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4)数据安全审计: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实施与监督
1、实施主体
《办法》明确了数据资源共享的实施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对数据资源共享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办法》的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1)数据共享目录的编制、发布和更新情况。
(2)数据共享申请、审批、提供、使用、反馈和监督等环节的执行情况。
(3)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助力政府治理现代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办法》,切实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贡献力量。
标签: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