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银行数据治理管理办法
总则
1、目的
为加强银行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充分发挥数据在经营管理中的价值,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及所属各分支机构的数据治理活动。
3、基本原则
- 数据质量优先原则,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 数据安全保障原则,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数据应用驱动原则,以数据应用为导向,推动数据治理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 全员参与原则,数据治理是全行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1、数据治理委员会
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作为本行数据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和政策,审议数据治理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数据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数据治理委员会主任由行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行长担任,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
2、数据治理办公室
设立数据治理办公室,作为数据治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数据治理工作,制定数据治理工作计划和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监督检查数据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数据治理委员会报告工作,数据治理办公室主任由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各部门数据管理员。
3、部门职责
- 风险管理部:负责数据治理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数据治理培训和宣传,协调解决数据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 信息技术部:负责数据治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建立和完善数据治理技术体系,推进数据治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数据治理工作,制定本部门数据治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组织开展本部门数据治理培训和宣传,落实数据治理各项措施,提高本部门数据质量。
数据治理流程
1、数据规划
风险管理部根据本行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和政策,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数据标准制定
风险管理部组织制定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字典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数据采集
各业务部门按照数据标准,采集和整理本部门业务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仓库。
4、数据清洗
数据治理办公室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缺失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
5、数据存储
数据治理办公室将清洗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并建立数据索引和数据仓库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数据应用
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从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7、数据质量监控
数据治理办公室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8、数据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部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治理考核与评价
1、考核指标
数据治理办公室制定数据治理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数据质量指标、数据安全指标、数据应用指标等,对各部门数据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
数据治理办公室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数据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3、评价结果应用
数据治理办公室将考核结果报数据治理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并作为部门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附则
1、本办法由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