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问题的综合性法律,于2021年6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数据安全概念与分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概念,即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过程中,保障数据不受到非法侵害、泄露、篡改、破坏、泄露等风险的能力,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
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或个人在处理数据前,应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数据安全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数据安全等级保护:针对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应采取等级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或个人应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应对。
(4)数据安全培训:组织或个人应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安全监管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的主体、职责和程序,包括:
(1)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2)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本领域的数据安全监管。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安全监管。
4、数据安全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法律责任,包括:
(1)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导致数据安全事件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施要点
1、企业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确保数据安全。
2、从事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应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3、国家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加强数据安全监管,依法查处数据安全违法行为。
4、员工应提高数据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推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在数据安全法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确保数据安全法的贯彻落实,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百度百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