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解读图文版:守护数据安全的法律基石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资产,随着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共享,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维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于 2021 年 6 月 10 日通过了《数据安全法》,本文将对《数据安全法》进行解读,并通过图文形式展示其主要内容。
二、《数据安全法》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安全问题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制定《数据安全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意义
1、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安全保护义务,规定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为保障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2、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数据安全法》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促进数据流通和交易,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规定了国家对重要数据的保护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4、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了数据安全管理责任,为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提供了法律支撑。
三、《数据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数据安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的数据处理活动,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二)数据安全管理责任
1、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2、国家制定数据安全战略,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3、国家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国家鼓励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安全认证、检测、评估等活动,提高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三)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1、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数据处理者应当对其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日志。
3、数据处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数据安全相关数据。
4、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5、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
(四)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1、国家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跨境流动进行分类管理。
2、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经评估认定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方可出境。
3、数据处理者不得向境外提供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数据。
(五)法律责任
1、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四、结论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进入了法治化轨道,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共同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