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系数据库概述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的一种,其数据存储结构以关系模型为基础,关系模型由数学关系理论发展而来,通过表格形式存储数据,便于数据管理和查询,关系数据库的三种核心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和连接。
选择运算
选择运算是指从关系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行),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运算通常通过SQL语言中的WHERE子句实现,选择运算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关系,其属性与原关系相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选择运算的结果的元组数可能少于原关系的元组数。
3、选择运算的结果的元组顺序可能与原关系的元组顺序不同。
假设有一个学生关系(Student)如下:
学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1 | 张三 | 男 | 20 |
2 | 李四 | 女 | 21 |
3 | 王五 | 男 | 22 |
若要选择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可以使用如下SQL语句: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年龄 > 20;
执行结果如下:
学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3 | 王五 | 男 | 22 |
投影运算
投影运算是指从关系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属性(列),在关系数据库中,投影运算通常通过SQL语言中的SELECT子句实现,投影运算遵循以下原则:
1、投影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关系,其属性由SELECT子句中指定的属性组成。
2、投影运算的结果的元组数可能少于原关系的元组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投影运算的结果的元组顺序可能与原关系的元组顺序不同。
假设要查询学生关系中的姓名和年龄,可以使用如下SQL语句:
SELECT 姓名, 年龄 FROM Student;
执行结果如下:
姓名 | 年龄 |
张三 | 20 |
李四 | 21 |
王五 | 22 |
连接运算
连接运算是指将两个关系中的元组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组合,在关系数据库中,连接运算通常通过SQL语言中的JOIN子句实现,连接运算遵循以下原则:
1、连接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关系,其属性由两个关系中的属性组成。
2、连接运算的结果的元组数等于两个关系元组数的乘积。
3、连接运算的结果的元组顺序可能与原关系的元组顺序不同。
假设有一个课程关系(Course)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1 | 高等数学 |
2 | 数据结构 |
3 | 线性代数 |
若要查询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可以使用如下SQL语句:
SELECT Student.学号, Student.姓名, Course.课程名称
FROM Student
JOIN Course ON Student.课程编号 = Course.课程编号;
执行结果如下:
学号 | 姓名 | 课程名称 |
1 | 张三 | 高等数学 |
1 | 张三 | 数据结构 |
2 | 李四 | 高等数学 |
2 | 李四 | 线性代数 |
3 | 王五 | 高等数学 |
3 | 王五 | 线性代数 |
关系数据库的三种核心关系运算——选择、投影和连接,在数据查询和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这些运算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标签: #关系数据库的三种关系运算的概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