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物联网(IoT)日益普及的今天,IoT设备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恶意攻击者,也可能是因为设备自身安全漏洞,本文将为您揭示IoT设备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受到的攻击形式,并分析哪些攻击形式并不属于其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常见的IoT设备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攻击形式
1、恶意软件攻击
恶意软件攻击是针对IoT设备最常见的攻击形式之一,攻击者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窃取敏感数据等目的,常见的恶意软件攻击手段有:
(1)病毒:通过传播病毒感染IoT设备,进而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攻击。
(2)木马:植入木马程序,盗取设备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密码、银行账户等。
(3)勒索软件:加密设备中的数据,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恢复数据。
2、拒绝服务攻击(DoS)
拒绝服务攻击(DoS)是指攻击者通过大量请求占用系统资源,使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系统,针对IoT设备的DoS攻击,常见手段有:
(1)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利用大量僵尸网络对IoT设备发起攻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SYN flood攻击:通过大量伪造的SYN请求占用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
3、中间人攻击(MITM)
中间人攻击是指攻击者在通信过程中,窃取、篡改或伪造数据,针对IoT设备的中间人攻击,常见手段有:
(1)捕获数据包:攻击者通过拦截数据包,窃取敏感信息。
(2)篡改数据:攻击者篡改数据包内容,实现对设备的恶意控制。
4、物理层攻击
物理层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物理接触IoT设备,实现对设备的攻击,常见手段有:
(1)篡改设备固件:攻击者通过篡改设备固件,实现对设备的恶意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破坏设备硬件:攻击者破坏设备硬件,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二、不属于IoT设备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攻击形式的攻击
1、硬件攻击
硬件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破坏或篡改IoT设备的硬件,实现对设备的攻击,虽然硬件攻击对IoT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但它不属于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攻击形式。
2、恶意代码注入
恶意代码注入是指攻击者通过在代码中植入恶意代码,实现对设备的攻击,这种攻击形式多见于软件层面,不属于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攻击形式。
IoT设备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受到的攻击形式多样,其中恶意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和物理层攻击是常见的攻击形式,硬件攻击和恶意代码注入并不属于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攻击形式,了解这些攻击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IoT设备的安全风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