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行政单位名称]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方案》
国有资产是国家和单位履行职能、保障运转的物质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数据治理责任和流程,确保国有资产数据的质量和安全。
2、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数据进行全面清查和核实,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
3、加强国有资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国有资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4、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单位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2、全面清查、核实家底,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核实,确保国有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流程,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4、安全保密、责任追究,加强国有资产数据的安全保密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对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建立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组织架构
成立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
2、制定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管理制度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管理制度,明确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的目标、任务、责任、流程和要求,确保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有章可循。
3、开展国有资产数据清查核实
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清查核实的内容包括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等。
4、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
根据清查核实结果,建立本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实现国有资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国有资产数据库应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使用信息、处置信息等。
5、加强国有资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利用国有资产数据库,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为国有资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分析和应用的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结构、分布、使用效益、保值增值等。
6、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实现国有资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降低国有资产管理成本。
7、加强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的监督检查
建立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
- 成立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
- 制定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和步骤。
- 召开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清查核实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
- 制定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方案,明确清查核实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
- 组织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核实,填写国有资产清查核实报表。
- 对清查核实结果进行审核和汇总,形成国有资产清查核实报告。
3、数据录入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
- 根据国有资产清查核实结果,将国有资产数据录入国有资产数据库。
- 对录入的国有资产数据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分析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4])
- 利用国有资产数据库,对国有资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撰写国有资产数据分析报告。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为国有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总结验收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5])
- 对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 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和验收,确保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协调配合,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加强培训指导,要加强对国有资产数据治理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加强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数据治理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