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的框架下,仍存在一些不被包括的内容,本文将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的角度,分析不包括的内容,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非法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采集、处理个人信息,不包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公开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如公开的社交媒体、论坛、新闻报道等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不属于非法采集。
(2)个人主动提供的数据:如个人在网站、APP等平台注册、登录时,主动提供的个人信息。
(3)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如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被使用。
2、数据跨境传输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对数据跨境传输进行了严格规定,不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
(1)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的数据跨境传输。
(2)数据在境内传输,仅涉及境内数据存储和处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跨境传输过程中,采取合法合规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
3、临时存储与备份
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中,对于数据的临时存储与备份并未明确规定,不包括的内容包括: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因网络等原因导致的短暂存储。
(2)数据备份过程中,对原始数据进行复制、转移等操作。
(3)数据备份存储在符合数据安全要求的设施中,且不影响数据安全与隐私。
4、数据匿名化处理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鼓励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不包括的内容包括:
(1)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等研究活动,不涉及个人信息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匿名化处理过程中,采取合法合规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3)数据匿名化处理后,仍需保留一定程度的个人信息,以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5、依法授权的公共安全领域
在公共安全领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允许依法授权的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处理个人信息,不包括的内容包括:
(1)依法授权的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处理个人信息。
(2)公共安全领域的数据处理活动,不涉及个人隐私的。
(3)依法授权的机构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框架下,采取合法合规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的同时,也明确了不包括的内容,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相关企业和个人在处理数据时,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依法合规地开展数据处理活动。
标签: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
评论列表